沧源自治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世界佤乡·秘境沧源”为佤文化品牌定位,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有机结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世界佤乡”金字招牌更加响亮。
以文育人,夯实舆论阵地。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广播电视、网络宽带、万村书库、农家书屋、农村“小广场大喇叭”、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力度,实现93个村(社区)基层文艺队、活动场所、活动设施(设备)全覆盖。葫芦小镇“云上乡愁书院”揭牌运营,24个村能够提供数字阅读服务,农家书屋藏书量30.8万册。利用现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强思想文化阵地,突出“一村一品”个性特色,建成93个“村史室”,以文字描述、文化遗存、实物展示、图文并茂等方式,全方位展示本土文化和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农村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变化。按照“一村一约”,修订完善93个村(社区)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工作。同时,组建乡村振兴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组织,不断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能力。在实施14年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县城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以文化人,形成浓厚氛围。组织开展佤文培训班,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组织开展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沧源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发挥佤乡宣讲团和农民讲习所作用,利用佤汉双语,深入村寨开展“火塘”小分队宣讲。发挥县民族文化工作队和326支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作用,以舞蹈、小品、独唱、对唱、表演唱、歌舞说唱等方式,编排《依法治国就是好》《佤山处处唱新歌》《备涅呼嘎蜜》《十九大精神达加伟》等节目,利用文化下乡和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演出活动。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层文化工作者免费培训、文化业务免费辅导,免费举办广场健身舞、司岗里歌谣等培训。持续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活动,完善勤劳脱贫奖励机制、探索警示惩戒和治懒机制,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挖掘凡人善举,渲染正向激励,树立崇德向善、自强诚信感恩的社会导向。全县累计入选“云南好人”3名,并荣登中国好人榜。建立“道德讲堂”149个、“善行义举榜”150个,适时组织开展活动。强化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十星级文明户等“细胞创建”。全县累计有国家、省、市、县级文明村71个,占全县93个村(社区)和10个乡(镇)的68.93%。
以文聚人,提升影响知名度。适时开展陀螺、斗牛、射箭等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活动,丰富广大干部群众文化生活,有序推进全民健身工程。2017年,沧源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同时,通过举办节庆和赛事活动、文化论坛、摄影比赛、书画比赛、影视剧拍摄等,不断提升沧源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佤族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以“司岗里”传说为主线,积极打造节日文化品牌,成功打造以“摸你黑”主题活动和百台木鼓千人甩发舞为内容的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以祭谷魂、拉木桥、火塘酒歌、万人尝新米、篝火狂欢等系列农耕文化活动为主题的中国佤族新米节、沧源国际佤族音乐节三大节庆品牌。推出《我和佤味有个约会——佤族美食》大赛。佤族歌舞剧《族印•司岗里》常态化演出,佤族语言、歌舞、服饰、建筑等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大家庭里独树一帜。组团参加昆交会、上海国际旅游节、南博会等文化旅游推介和宣传营销活动。结合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深入开展“胞波情”活动,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感。
以文感人,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出版发行《中国少数民族大辞典.佤族卷》和佤文化系列丛书《木鼓与木鼓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沧源卷》《佤文化普及读物——佤族》;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分布图,初步完成6个门类的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音乐作品《遮然》荣获云南省第三届大家乐群众文化“彩云奖”,歌舞说唱《幸福阿佤人》、男女对唱《十九大精神到佤山》入选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2018年“百团千队”红色文艺轻骑兵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优秀文艺节目》,佤族广场舞《我们大家来跳舞》入选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云南省集中展演曲目,大型佤族歌舞剧《族印·司岗里》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入选奖。佤族女作家刘玉红创作报告文学《最后的秘境——佤族山寨的文化生存报告》获2016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部分本土作者作品录入《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佤族卷》《新时期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佤族卷》。出版发行《佤族民间故事集》《云月故乡》《你是存在的记忆》《佤山部落·佤山人物》系列丛书(11本);《佤山文化》获2015年云南省优秀文学期刊奖。
以文富人,提升精气神。以特色民族文化节庆品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电影《情比山高》《北京卡门》《阿佤兄弟》《米花之梦》《幸福魔咒》、电视剧《都是一家人》、微电影《依玲幽梦》《最后的舞者》《叶娜的眼泪》《舞松》《艾猛相亲》等影视剧作和真人秀节目在沧源取景拍摄,让佤山人民实现“明星梦”。 大力推进“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以农村致富带头人+群众的“1+X”帮带模式,扶持培育一批农村党员致富领头羊,辐射带动一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县10个乡(镇)注册成立扶贫开发公司,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32个,发展股份合作经济项目185个。利用小微企业扶持项目、电子商务、乡镇扶贫开发公司等,开发一批服饰、竹木雕刻、绿色生态农副产品等旅游产品,使农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实现下山、上网、进城、走向世界。加强中缅双边文化、农业、卫生、教育、旅游等方面合作,挂牌成立边境贸易商会,在境外设立跨境金融支付服务点,双方友好往来日益频繁。
赵淑芳李江玮
联系人:赵淑芳
联系电话:6
联系地址:临沧市沧源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