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浸出水防护服,卸下眼罩、口罩,来不及过多在意脸上深深勒出的血痕,李华静立即冲向卫生间。此时,距离她进入隔离病房已经整整8个小时。连日来,这是她的工作常态。
李华静是临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主治医师。27日下午2点,得知医院感染科发热门诊急需人手援助,刚刚结束夜班的李华静来不及休息,和其他8名党员医护人员一道,立即赶赴发热门诊协助接诊发热病人。看症状、问流行病学史、做血常规和CT检查、做好重症发热病人的隔离观察,李华静和同事忙得甚至顾不上喝一口水,一直到第二天上午走出隔离病房,这时她已经连续工作了20多个小时。
“发热门诊接诊量大,感染风险高,但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理当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当重担。”李华静坚定地说,“非常时期,党员必须站出来。”
接诊中,对重症发热病人在核酸检测之前必须按照疑似病例做隔离护理观察,医务人员需要做好全套防护武装,在隔离病房内,长时间密切观察病人呼吸、心率、血压动态和做好病情护理,要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身体和心理压力。
“刚进去的时候我也不太适应,出现胸闷、气短,自己慢慢调整呼吸和心态,半个小时后也就适应了。”李华静坦言,这个时候不仅自己要挺住,还要鼓励一起进隔离病房的年轻护士,给她们加油打气,一起完成护理任务。“只要有信心、有决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疫情袭来,党员带头,闻令而动,全市医务党员干部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逆行而上,李华静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1月24日,云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临沧市医疗卫生系统3000余名医务党员干部自愿取消春节休假,坚守岗位、逆行而上,自觉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场,连续奋战在工作一线,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与病毒赛跑不光靠医疗,党员先锋不光在医院。全市各条战线上,共产党员纷纷挺身而出,立足本职、带头奉献,积极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
在临沧市羊头岩隧道出口执勤点,党员交警张晗已经连续5天昼夜值守,带领3组辅警对驶入城区的车辆进行一一排查,他嘴唇干裂、声音嘶哑,但眼神坚毅而专注。“严守车辆人员入口关,把疫情挡在门外,保护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我们再苦再累都能坚持!”
在临翔区凤翔街道圈掌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正林刚刚安排完卫生消毒和外来人员监测事宜,又拿起社区疫情防控倡议书走进一个个小区、街道、铺面和居民家中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党员要起带头作用,带动身边更多人关注疫情、做好防护,只有全民动员,才能筑起防控疫情最坚实的防护墙。”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突如其来的防控疫情斗争,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严峻考验,也是一场深刻的党性洗礼,这样动人的场景每天都上演在临沧大地的各个角落。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临沧市各级党委(党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挺身而出、扎实工作,奋力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让党旗飘起来,把党徽戴起来,让党员站出来!
临翔区章驮乡党委发动年轻党员带领全村青壮劳力,组建61支村组“红色小分队”,与乡卫生院、派出所等部门联动,全天24小时进行检查检疫,依靠人民群众开展排查。
永德县成立16个疫情防控交通管制点临时党支部,亮出党旗、佩戴党徽、亮明身份,带领广大警务、医务人员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
沧源佤族自治县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走村入户,以“佤汉双语”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引导佤族群众移风易俗、科学防控,杜绝生病“杀鸡看卦”、遇事“叫魂做赕”等陈规陋习。
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动员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医疗骨干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 64岁的退休党员医生李川燕主动写下“请战书”,要求回到防疫临床一线工作。
……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这场没有硝烟却生死攸关的战场上,一名名共产党员挺身而出,一个个战斗堡垒巍然矗立,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凝聚起众志成城阻击疫情的磅礴力量。